智能制造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招商公告 | |
來源: 本站 | 發布時間:2021-06-09 | 瀏覽次數:501 | |
智能制造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(機器人、數控機床、服務機器人、其他自動化裝備),工業互聯網(機器視覺、傳感器、RFID、工業以太網)、工業軟件(ERP/MES/DCS等)、3D打印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。它本質上就是制造業的智能化過程。 《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(2019)》指出,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和經濟危機之后,世界各國重新意識到制造業的重要性,智能制造為各國提供了發展和轉型的機遇。除了美國、德國和日本等走在全球智能制造行業前端,其余國家也在積極布局智能制造發展,智能制造正在成為重塑世界各城市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。p 一、國際國內智能制造產業分析 (一)中國整體智能制造數量有優勢 中國智能制造整體智能化水平較低,與國外水平相比仍有待提高,但在很多細分領域,一些中國城市已經在世界排名中占領了一席之地。比如,在智能制造相關專業機構數量方面,北京(286)以微弱優勢領先紐約(282),位居全球首位,上海、重慶、天津和廣州也進入榜單前十。在智能制造企業數量方面,我國的蘇州以高達6653的智造企業數量穩居全球第一。在智能制造涉及行業數量排名中,天津以26個行業高居世界首位;其次,智能制造產業結構合理性有助于該產業迅速發展,天津以84.89%的產業結構穩居全球第一;最后,在智能制造專項扶持基金方面,天津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智能制造財政專項資金,其規模居全球首位,比第二名的紐約多出了27億元,可見地方政府對發展智能制造的決心。 (二)產業融合度極為強勢 中國城市在產業融合度上的表現也極為強勢,這與中國制造業覆蓋了全世界所有產業門類直接相關。世界智能制造產業融合前十為中國上海、中國天津、美國舊金山、中國蘇州、美國紐約、中國武漢、美國洛杉磯、中國北京、中國鄭州、中國合肥。十強之中,中國城市占了七席。 (三)中國“智帶”形成,15城成中心 自從德國提出了“工業4.0”戰略之后,各國開始大力發展制造業。我國頒布的《智能制造2025》可以視為中國版本的“工業4.0”。我國仍處于“工業2.0”(電氣化)的后期階段,“工業3.0”(信息化)還有待進一步普及,“工業4.0”(智能化)正在嘗試盡可能做一些示范,制造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。目前,中國在智能制造領域展現出強大的活力,2018年產值規模超17480億元,中國工業機器人消費連續六年穩居全球第一。通過勾勒537家智能制造產業園的分布,可以看到,中國的“智能制造產業帶”(簡稱“智帶”)正在初步形成。從分布特點來說,基本上所有的樣本智能制造園區都分布在“胡煥庸線”(黑河-騰沖線)以東的地區?!昂鸁ㄓ咕€”以西的地區智能產業園區數量極少,盡管在新疆、甘肅、內蒙等省零星分布,占比只有3%左右,與“胡煥庸線”兩側的人口分布比例基本吻合。不難看出,智能制造產業園分布呈現出兩條縱貫南北的產業帶,鏈接了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重要制造業城市。其中中部產業帶以“北京-天津-濟南-鄭州-武漢-長沙-廣州-佛山-深圳”為線,東南沿海產業帶則以“連云港-鹽城-合肥-南京-蘇州-上海-杭州-寧波-莆田-廈門-汕頭-深圳”帶狀分布。其中,智能制造產業園區數量超過10家的城市達到15個,這些城市成為中國“智帶”的核心城市,也將成為未來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排頭兵。 二、重慶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措施 2019年,重慶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力度更大、創新發展的基礎更牢、智能化發展的氛圍更濃、企業發展的環境更優,工業經濟運行呈現穩中趨緩、緩中有進、進中出新的態勢。全年規模工業產值增長2.8%;工業投資增長7.3%。 (一)智能化發展初顯成效。一是智博會取得圓滿成功。習近平總書記專致賀信,韓正副總理親臨會議并作重要講話, 重慶成為智博會永久會址。30多個國家和地區、2萬余名中外嘉賓出席大會各項活動,537家企業參展、展覽面積超18萬平方米,觀展人數63萬余人次,舉辦18場高端及專業峰會,簽訂智能化項目501個,成立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,發布《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報告》《中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報告》等多項前沿理論成果。二是智能產業快速崛起。集成電路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、智能手機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實施,智能產業基礎不斷夯實。智能網聯汽車、機器人產量增長50%以上,智能手機增長28%,其他行業加速發展。智能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640億元,增長19.2%。三是智能制造深入實施。制定出臺智能制造實施方案,實施203項智能化改造項目,認定76個市級示范性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,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升67.3%,不良品率降低32%,運營成本降低19.8%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(重慶)啟動運行,中移物聯網等一批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相繼建成,企業“上云上平臺”基礎進一步夯實。 (二)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定。 一是重點產業政策進一步完善。先后出臺集成電路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 車、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”等扶持政策,通過產業政策的引領帶動,相關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。二是新興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。高端裝備、新材料等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,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.5%和14%,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2.5%和17.5%。三是制造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。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企業1294家、增長63%,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投入320億元、增長13.9%,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由上年的1.35%提升至1.4%。有研發機構企業1300余家、增長24%,有研發活動企業2300余家、增長20%,中國汽研、山外山成為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,耐德能源裝備獲評全國質量標桿企業,萊美藥業、賽特剛玉產品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認定。智能網聯汽車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正式成立,工業大數據、先進功能纖維、機器視覺等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有序推進,新培育各類企業研發機構158家,創新生態體系不斷健全。 (三)著力發展壯大新興產業。 做大做強以集成電路、液晶面板為代表的智能產業,組建半導體產業基金,建成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。加速構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生態體系,加速推進智能汽車測試體系和場景數據庫建設,穩步開放道路測試,全力打造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。 (四)著力推進重點產業升級發展。 汽車行業加快傳統汽車升級換代,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。摩托車行業加速產業升級發展,重振“重慶造”摩托車雄風。電子行業進一步完善智能終端產業鏈,夯實產業發展根基。智能制造產業力爭形成千億級新興支柱產業。 三、忠縣智能制造產業的現狀及優勢 (一)忠縣智能制造產業的現狀 忠縣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藥、新能源、裝備制造、資源加工四大支柱產業,2019年工業總產值112.46億元。忠縣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,已建成園區10平方公里,投資40億元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建成,標準廠房22萬平方米,配套水、電、氣、路、信息網絡,職工倒班房、公共食堂、科技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務,廠房已用面積5.23萬平方米。新潤星、鑫銳誠、三一綠建等龍頭企業的落地生產給我縣智能制造起到引領示范作用,新潤星年產5000臺數控機床,實現年產值6億元以上,鑫銳誠智能制造5G民用品、軍品類、汽配類、航空零部件類產品,一期達產后,預計年實現產值6億元以上。癸科電子年產35億支電容器,重慶天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日產20萬支動力鋰電池,智能制造產業已初步形成規模,智能裝備產業鏈條雛形顯現,聚集效率即將釋放。 (二)忠縣智能制造產業的優勢 1、要素成本優勢 :全縣勞動力資源豐富,目前勞動力工資標準普遍在2500元/月左右,對比深圳用工工資人均4500元,每月每人節約2000元。忠縣的水電氣等費用是重慶的76.5%、是深圳的61.3%。忠縣工業用地成本是重慶的12%-34%,是深圳的10%。租用廠房成本 ,忠縣5-8元/平方米/月,深圳20-70元/平方米/月,忠縣是深圳的7%- 40%??鄢锪鞯仍黾映杀?,我縣產業發展綜合成本比深圳相比節約30%。 2、區位優勢:我縣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,有長江黃金水道88公里,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使我縣與沿江城市更好的對接,顯著提高了我縣制造業在沿江城市的招商成功率。新生萬噸級深水良港建成后,標志著我縣物流運輸的巨大飛躍,將使我縣的裝備制造招商引資更具吸引力。 3、發展政策優勢:一是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,符合國家鼓勵類的產業,企業所得稅減按15%的稅率征收。二是長江經濟帶、三峽后續疊加優惠政策。三是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、成渝經濟圈發展優惠政策。四是市區兩級財稅政策。五是縣級10億元產業發展資金支持國家鼓勵類發展的優質項目扶持政策。 4、服務機制優勢:忠縣是全國百個營商環境督導聯系點之一,堅持“兌現比承諾更重要”理念,采取“牽頭部門+專業招商組”“縣領導+組長+組員”專業招商模式,建立“四個一”招商項目服務機制,實行1+1項目秘書全程免費代辦服務。 四、招商思路 一是依托“情懷招商、以商招商、資源招商、網絡招商、平臺招商”,盯緊智能制造產業中部產業帶、東南沿海產業帶,“走出去,請進來”。 二是要立足綠色招商,積極引進高科技、低污染的項目。重點對智能裝備(機器人、數控機床、服務機器人、其他自動化裝備)實力強、投資大、前景好、意向強的項目,加大跟蹤談判力度,確保落地。 三是主攻產業鏈,重點圍繞我縣智能制造幾個主導產業項目,如新潤星、鑫銳誠、三一綠建等龍頭企業,引進上下游配套項目,開展產業鏈招商,延伸壯大主導產業鏈條。 四是圍繞產業發展短板,引進工業互聯網(機器視覺、傳感器、RFID、工業以太網)、工業軟件(ERP/MES/DCS等)、3D打印及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,填補產業空白領域。 |
|
|
|
上一篇:沒有了! 下一篇:沒有了! |